【預言應驗】全球預言 23–海洋帶來的輻射;乾旱的季節,颶風的季節

【預言應驗】全球預言 23  Denver機場;海洋帶來的輻射;乾旱的季節,颶風的季節

在禱告中,另外的領受:

海洋帶來的輻射在美國西岸會引起,恐慌,導致經濟和市場崩潰,使得舊的金融體系處於更加劇烈的震動。

再度破記錄的高溫, 全球溫度都在上升,有些地區高達攝氏59度。高溫和乾旱是今年和往後的夏天的特點,世界混亂擴大。

乾旱的季節,颶風的季節又帶來食物短缺,有些地區需要用40%的收入來支付食物的開支。而且這不是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

【預言應驗】2014 全球預言15:地磁異常,氣候反常,四季錯亂

時間: 2014年1月9日    異夢

我被一股力量,又好像是風帶我到一個地方。 這裡像是城鎮,郊區之所,沒有什麼人煙。空空如也的地方, 寂靜得很。風和我都在等候什麼事情發生。 我不知道 那是什麼,可是卻曉得寂靜之後一定有可怕的自然災害。 我的身旁是一位無形的使者,他在陪伴我。他高大,男性,沒有顯出形狀,卻有非常安全的感覺。我明顯 地感受他身上白色發光的袍子拂過我的手。我和他立在半空觀看。

我常在夢裡遇見相同的境況,學會了安靜等候,且默不作聲直到看見新的變化。過了好長時間,地上開始冒出氣體, 而且是不停地冒出。無色,無味,有些地方有吱 吱的響聲,好像來點火種就可以點燃似的。等到許多地方充滿氣體的時候,從天上的太陽處發出一種磁力或是力量。 氣體遇上強力的它 (猜測可能是太陽風 暴, 這詞從我的腦子裡冒出來), 摩擦產生。於是摩擦和爆炸瞬間在各處產生. 先是藍色的火焰, 翻騰。最後爆炸發生,火焰吞噬地面的植被,摧毀地上的許多建設。

預言成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8/07/7507784.html

美媒揭秘全球高溫原因:一指標之高80萬年未見(圖)

文章來源: 《科學》雜誌 於 2018-08-07

北極圈內已經燒起數十場森林大火

近期,全球被高溫襲擊。有媒體披露了真實原因,是一種氣體濃度太高。

美國《科學》雜誌8月5日刊文指出,2017年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5ppm(1ppm=百萬分之一),是80萬年來從未見過的高濃度水平。這種全球天氣模式並非因厄爾尼諾現象引起,而是太平洋比往常更溫暖的海水驅動造成。

報道指出,這份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匯編報告,是65個國家的524名科學家根據數據,對2017年氣候狀況進行的總結。首先,2017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比上一年增加了2.2ppm,根據從古代冰芯中捕獲的氣泡獲得的信息,至少在80萬年前,才出現過類似的濃度水平。其次,2017年環球珊瑚褪色事件是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珊瑚白化事件。這表明,海水變暖時,珊瑚白化現象會加重,導致珊瑚死亡。再次,6個永久凍土帶觀測站中,有5個觀測站分別報告了凍土高溫。永久凍土層一旦解凍,也將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和甲烷,導致全球變暖加劇。北極海冰受到衝擊,2017年也讓北極成為有史以來第二熱的一年。

報道稱,最後,氣溫升高導致全球野火爆發,降水和洪水頻繁,多國飽受高溫之苦,紛紛發出預警。

「北極圈驚現極端高溫天氣,海冰融化加劇」「極地高溫已達32℃,誰來拯救北極熊」等消息刷爆社交網絡,再次引發人們對全球多地「高燒不退」,及其背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擔憂。

《中國青年報》報道,8月5日,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台發佈最新一期高溫黃色預警,這是入夏以來,該台連續第23天發佈高溫預警。預警顯示,中國東北多地高溫已突破歷史紀錄。

每年夏季,高溫都會以各種姿勢刷屏,去年流行的是我國火爐城市最新排行,今年則聚焦北歐和國內東北多地高溫破紀錄–這更加引人注意,位居地球北部的原本的「避暑勝地」,為何入夏以來持續高溫,甚至引起極地「高燒」,這背後有何因素?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艾婉秀告訴記者,從氣候背景來看,全球氣候變暖的確會導致高溫風險加劇,也是今年高溫熱浪異常的大背景。但她同時提到,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並不意味著每個地區的增暖速度都一樣。

在她看來,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呈不對稱性,一方面是北方升溫速率高於南方,這表現在今年夏天,北極地區高溫的極端性要高於低緯度地區;另一方面是,最低溫度的上升速率,要高於最高溫度的上升速率。

至於極地「高燒」,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呂俊梅說,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氣溫的上升速度高於其他地區,大概是其他地區的兩倍,這種現象叫做「極地放大效應」。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8_02_466649.shtml

2100年華北平原或因極端熱浪變得不再宜居

《自然》子刊 2018-08-02

據澎湃新聞今日報道,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佈論文表示,由於氣候變化和灌溉農業的發展,2070年至2100年,中國的華北平原可能因為極端熱浪而變得不宜居住,而這樣的熱浪對戶外工作者而言甚至可能帶來生命危險。

《自然—通訊》於2010年首次發行,是《自然》(Nature)雜誌的第17本子刊。

中國華北平原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億-4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農業地區。中國科學院的資料顯示,目前華北平原四季變化明顯,年均溫度8-15℃,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常有洪澇。春季旱情較重,是典型的灌溉農業地區。

熱浪因灌溉農業而變強

該研究按照現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基於高分辨率區域氣候模型模擬的集合進行預測,結果顯示,氣候變化對大規模的灌溉農業模式有直接影響,會使得熱浪的強度更高。

灌溉農業是在乾旱時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證農業生產的模式。灌溉可以冷卻地表溫度並滋潤地面空氣,但隨著溫度升高,灌溉系統將導致高水平的水蒸發,使得北方平原的空氣非常潮濕,提高溫度和濕度,從而提高熱浪的強度。因此,在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本世紀下半葉,華北平原可能會遭遇致命熱浪。而當濕球溫度達到35℃時,人類在無保護的環境中只能生存6小時。研究同時表明,大面積的灌溉農業將濕球溫度直接提高了0.5℃。

濕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是指對空氣進行加濕,其相對濕度達到100%時所達到的溫度。

除非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遏制,否則華北平原將在2070年至2100年之間達到致命的35度濕球溫度閾值,戶外工作者可能在極端熱浪襲擊的幾小時內死亡。

實際上,模型的結果顯示,即便中國大幅降低碳排放,在本世紀下半葉,華北平原也將數次超過35度濕球溫度閾值。

過去50年,中國的熱浪頻率和強度顯著增加。1951年至2006年期間,中國平均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約1.35℃,平均0.27℃/10年,高於當時全球約0.13℃/10年的速度。中國最近一次經歷嚴重熱浪襲擊是在2013年夏天,東部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熱浪事件。其中上海徐家匯曾一度達到40.8℃,創下當地氣象記錄141年以來的最高氣溫。

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2030年至2050年間,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熱應激可能會導致全球每年有38000人死亡。

「根據氣候變化和人口差異的極端情況預測,(受極端熱浪襲擊)每年死亡人數可能達到51795人。」論文合作者、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副教授郭玉明(Yuming Guo,音譯)表示。

會不會「熱死」不僅和實際溫度有關人體是通過蒸發汗液從體內除去熱量進行「自我降溫」的。但如果空氣濕度越大,熱浪對人類產生的影響就會越大。因為濕度會使得汗液無法蒸發,人體無法通過出汗排出體內的多餘熱量,嚴重的可能導致器官衰竭。

所以當濕球溫度達到35℃閾值的時候,即使身體健康的人坐在陰涼處,只要人體的自然降溫機制得不到保障,也會在不到6小時內死亡。

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曾提出炎熱指數(Heat Index)的概念,這個指數綜合考慮了溫度和濕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由於人種不同、體表汗腺和體毛的差異,和中國人的感受可能稍有差別。根據美國的炎熱指數標準,同樣是30℃時,當相對濕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濕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在相同溫度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

相對濕度不僅會提高人體對「炎熱」的感知,也會提高人體對「寒冷」的感知。當氣溫低於15℃的時候,相對濕度越大,感覺就會越冷,就會使人感受到中國南方冬天的「魔法傷害」。

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歷史上大氣的濕球溫度都很少超過31℃。但麻省理工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本世紀下半葉的熱浪將使得濕球溫度升至31℃-34℃左右。美國國家氣象局將高於31℃的濕球溫度列為「極端危險」,警告人們「如果不立即採取預防措施,可能會患重病甚至死亡」。

除了中國,印度的恆河和印度河流域以及南亞大部分地區,也將在本世紀下半葉迎來超過35℃濕球溫度的極端氣候。近幾十年,南亞致命熱浪的發生頻率已經明顯上升。2015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第五大致命熱浪襲擊印度和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導致約3500人死亡。但中國將要面臨的致命熱浪依然比其他地區嚴重。

「華北平原可能將面臨人類歷史上,由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大風險。」麻省理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徐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