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的應驗: 全球預言(四)
2013年4月12日夜晚看見
聖靈很有意思,盡然說,讓你看看東亞的局勢,我心裡嘀咕, 關我什麼事呀! 異象開始,中國是張飛發怒的形象在瞪大眼。 一個日本歌姬(臉上涂著白色顏料, 看不見表情), 手握彈簧弓,然而弓上的橡皮筋是松的,彈簧弓不時轉向領國,口裡說瞄准要打。
張飛怒目瞪日本歌姬, 背後是他的大刀,在日光下抖動,有點嚇人。
在右前方, 是穿朝鮮黑衣, 戴黑帽的小胖子,坐在被水圍住的岩石上,在一副白紙上作畫,正在畫軍隊裝備的核彈。
張飛的左下方的遠處, 一艘代表印度的軍艦出現,從印度洋往這邊海域開來,目標明確是南海。更遠的地方,是一頭有黑羽的大鷹,嘴上叼橄欖枝, 腳上扣暗器遠遠的由大西洋飛過來。
感動:東亞的局勢會愈來愈緊張,中國軍事發展的強大,使他可以當眾發怒, 會使用軍備來展示其實力而威嚇領國。日本裡外不一致,口頭不示弱,故意挑動各方領國, 實則實力有限。
朝鮮一直在預備核武的力量, 從來沒有放棄過,目前陷入飢荒(上面是被水圍困)和其它的困境依然不會改變他想通過核武來獲得國際上被承認的事實。
印度雖遠,卻有對南海的企圖,爭端會從南海這裡開始,使用軍艦來展示他的不可忽略的力量。
美國從大西洋過來,說是帶來和平和調解,實質會暗中使用手段, 它更喜歡看見戰爭。
預言應驗:
文章來源: 鳳凰資訊 於 2016-06-29
今天上午,韓國《中央日報》透露了一個有趣的消息。
中印兩國軍艦在韓國釜山港相遇了。印度還專門「氣」了一下中國軍艦。
6月15日,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子偵察船尾隨印度海軍軍艦進入日本「領海」。6月22日,結束演習的印度「薩亞德裡號」等三艘軍艦進入韓國釜山港。
一天後,以「大慶號」護衛艦為首的三艘中國海軍艦艇,結束亞丁灣護航任務,回國途中進入釜山港停留。
據《中央日報》描述:從兩國軍艦停留的碼頭就可以看出兩國之間尷尬的關系。印度軍艦停留在距離美國駐韓海軍司令部較近的碼頭,中國軍艦則停在反方向的碼頭。
據報道,韓國海軍方面透露,印度軍艦還在抵達釜山海軍基地當日傍晚舉行的艦上招待會上表示「(南中國海)航海自由必須得到保障」,在知道中國軍艦即將入港的情況下故意發表了這一立場。
這分明是在「氣」中國嘛,雖然並沒有啥用。
感覺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印度啥會也開始插手南海事務了?
事實上,南亞大國印度很早就在向東看,1992印度總理拉奧提出「東向政策」,就意在與東南亞國家加強經濟聯系,其後這一政策逐步轉變為與東南亞地區以及日本的戰略和安全合作。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台以來,為了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采取更富進取性的「東向行動政策」,南海的戰略通道價值進一步顯現。
014年莫迪訪美
莫迪2014年9月訪美時,印美首度在聯合聲明中提到南海問題的航行自由。印美呼籲有關各方應避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認的國際行為准則,通過各種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2015年10月印度與菲律賓外長會議後的聲明中,以菲方主張的「西菲律賓海」稱呼南海,間接地表達了對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外交支持。
2015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兩國也首次在聯合聲明中表達對南海的關切。
頻繁插手南海事務,印度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印度在南海的三層邏輯:海上生命線、離岸平衡、大國夢
首先是要維護自己的海上生命線。
馬 六甲海峽—南海是印度重要的貿易航線。據印度國家海事基金會2014年的統計,印度對外貿易量的97%需要通過海運,其中33%的貿易及每年超過 60000艘船需要通過馬六甲—南海航線,南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印度的海上生命線。因此,保障商船安全的通過馬六甲—南海航線對印度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由於石油資源貧乏,莫迪政府對開發南海油氣資源態度積極,其外交部發言人也直言不諱地表示: 「我們必須確保在南海有航行自由權和獲取自然資源的利益。」
印度很早就參與南海油氣資源的開采。早在1988年,印度獲得越南允許,與英國石油公司和越南石油公司合資在越南南部的06.1號區塊進行勘探。
2006年,印度石油公司又獨資獲得越南東南的127及128號區塊勘探權。這兩個區塊位於中國主張的九段線內,起初勘探活動並未引發關注,之後越南國家主席訪印,雙方高調續租油田,引發關注和抗議。
https://thehanoist.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vietnam-offshore-blocks.jpg (圖中紅框處為127、128區塊,中間藍線為九段線)
去年7月,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續租128區塊油田的勘探。該公司官員坦承:雖然勘探效果不彰,但基於戰略及外交利益考量,仍續租這一油田。
印度介入南海的第二層邏輯就是平衡中國的崛起。
從何談起呢?
整體來看,這是一種「離岸平衡」策略,即印度希望聯合其他爭端當事國,以南海問題牽制中國這個崛起的對手。具體來看就是:
一 是能夠拓展印度在南海地區的戰略空間,對沖和稀釋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防止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勢力的「膨脹」;二是可以將南海作為緩沖地帶,以此阻止或至 少是遲滯中國向印度洋的「擴張」;三是分散中國在中印邊界及中巴戰略合作等議題的注意力,減輕印度在陸地上的戰略壓力。
在一篇名為《印度莫迪政府的南海政策》的論文中,作者如此分析道。
第三層邏輯,印度要當大國。
2014年9月,第九屆東亞峰會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莫迪在峰會上兩次高調表示了對南海「航行自由」的關切。
2014 年9月12日,莫迪又在印度——東盟首腦峰會上說:「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世界裡,除了遵循國際法和准則外別無選擇,這適用於海上安全。遵循國際法和國際准 則對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同樣重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該是和平解決爭端的基礎。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能夠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為准則。」
這是印度政府首次在公開的多邊場合評論南海問題。而且向中國傳達了強硬的態度。
通過公開表達印度對南海問題的關切,印度在區域事務上提升了發言權。
此外,由於其政策立場與南海周邊國家具有很多共同點,印度還有望以此為突破口繼續深化與越菲等國的雙邊關系,換取它們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認印度的大國地位。
基於大國邏輯的延伸,南海被稱為印度海軍的第二優先海域,在莫迪政府《2014國防部年度報告》中提到「印度海軍必須在最優先海域( 印度洋) 和第二優先海域( 南海和波斯灣) 投射力量並保持存在。」
莫迪政府上台後加快建造多用途大型軍艦,並交付了「超日王」號航母、「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等大型軍艦。此外,莫迪政府還強化了靠近馬六甲海峽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上的軍事部署
今年5月17日,印美舉行首次海上安全對話,其間美國積極邀請印度加入美國倡議的南海聯合巡邏活動(目前有美菲兩國)。但據報道,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裡卡爾公開駁斥了他的說法,表示印度不會參加聯合巡邏。
有讀者可能會問,印度為啥態度有這麼大的轉彎?
印度要牽制中國,但如果一邊倒的配合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則難免又將自己的生命線交給美國手上。作為一個大國,拿捏好表態的分寸非常重要。
所以印度既沒有完全迎合美國,也很少直接刺激中國,只是強調「航行自由」的重要性。
根據華盛頓郵報描述:「印度一直在批評中國的一些行動,5月還在該區域部署了4艘軍艦展開演習,但總的來說小心翼翼,以免惹惱這個強大的鄰國和關鍵經濟伙伴。」
靈活的身段之下,能夠拓展自己的利益就好